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Connor Hotbit官网 2025-07-21 7 0

【资料来源于央视财经、大河报、人民网、海报新闻、大理日报】

7月20日晚,央视财经曝光了山西稷山县农村公厕“建而不用”“只在领导视察时才开门”,迅速引发关注。当地的村民称,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,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。有村干部回应称,因为使用公厕会产生不少费用,又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带来维护难题,所以村里继续让村民使用老旧旱厕。

7月21日,稷山县政府官网发布情况通报称情况属实,当地对全县农村公厕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确保农村公用设施正常开放。同时县纪委监委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。

当地回应:安排整改,严肃追责问责

21日上午,大河报《看见》记者就此事致电稷山县县委宣传部,其工作人员回应称,县委很重视,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处理,具体以官网发布的信息为准,“正在处理,领导基本上晚上都没休息,一直在处理”。

另据稷山县政府官网21日发布的情况通报称,7月20日晚,央视媒体对该县农村公厕未能正常开放公开报道后,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人员对媒体报道的情况进行实地核查,确实存在此类问题,情况属实。

对此,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,安排部署整改工作,对全县农村公厕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排查,切实把资金、人员、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,确保农村公用设施正常开放。同时县纪委监委对相关失职失责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情况通报

新厕锁门旧厕熏人农村高标准公厕“建而不用”

村民: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才会开放

据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报道,山西稷山县多村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、关着门,成了村民口中“只好看不好用”的摆设。一边是崭新的公厕“铁将军把门”,一边是村民无奈继续使用“脏乱差”的老旧旱厕,建好的公厕为何长期大门紧闭?

展开全文

部分群众给《财经调查》栏目提供的视频画面中,有的公厕外观设计精巧,选址也贴近村民日常活动区域,单从规划上看,确实考虑了便民需求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可就是这些本应常年开放、随时能用的公共设施,却被长期锁着门、闲置着,当地村民们只能看,不能用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部分群众举报的“建而不用”“建后失管”是不是真的存在?原因究竟是什么?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来到了运城市稷山县进行调查。当地不少村民向记者反映,这两年村里确实新建了公共厕所,看上去干净整洁、设施也挺全,但村民们却很少使用过,有的公厕甚至一次都没向村民开放过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顺着村民的指引,记者看到了这些新建的公厕。而在这些大门紧锁的崭新公厕不到100米的地方,旱厕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。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,新建的公共厕所都是不提供日常使用的,只有村里有活动或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开放。

记者在“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”上查到,“稷山县2023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项目(新建公厕)合同公告”显示,采购人为稷山县农业农村局,合同金额230.28万元,计划新建23座公厕,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花20万元建成的公厕却只能看不给用

村干部回应:老百姓素质低 上完不冲

记者在稷山县多个村镇进行实地走访,在稷山县太阳乡东里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,有一座建成后从未开放的公厕。工作人员确认,这座公厕同样属于去年新建的23座之一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尽管这座公厕去年就已经建成了,但始终都没有对外开放,村民日常仍在使用露天旱厕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当记者提出打开新建公共厕所的要求时,工作人员以没有钥匙为由拒绝了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东里村村干部表示,公厕花20万元建成,村里边这个老百姓素质低,上完厕所不冲也不刷,卫生纸乱扔。

嫌弃村民素质低、农村公厕被指领导视察才开门 官方回应:严肃追责问责

这座公厕内全新的设备一应俱全,但因为使用公厕会产生不少费用,又担心村民素质不高带来维护难题,所以村里继续让村民使用老旧旱厕。

媒体:不要让群众“望厕兴叹”

农村建好的卫生公厕一锁了之非近期才有现象。2022年12月,大理日报曾发表评论称不要让群众“望厕兴叹”。文章称,近年来,随着“厕所革命”的不断推进,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相继在农村地区普及,旨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,助力人居环境整治。但笔者最近观察发现,有一部分农村公厕大多时候“闭门谢客”,“铁将军”把门,让村民和一些到乡下做生意的商贩“憋得慌”,只能“望厕兴叹”!

厕所作为便民设施,为何成了摆设?据村组干部介绍,一方面公厕管理跟不上,村组集体经济薄弱,要么没有专款资金雇人打扫卫生,要么请专人代管的费用较低,只保障在有集体活动时开放使用;另一方面是部分村民素质不高,不文明如厕,不爱惜冲水、洗手等设施设备,甚至还蓄意破坏。同时,村组缺水现象也时有发生,导致水冲式变旱厕,臭气熏天。也有部分群众反映,设施设备质量不高,水压上不去、门锁设备容易坏等现象。

厕所是衡量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,厕所改造一小步,乡村振兴一大步。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不仅公厕要建得好、管得好,还要让“方便”之处更方便。在规划设计时,要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运行管护问题,切实做到改厕与使用管护、供水、排水一体谋划、一体设计、一体建设。硬件配备要过关且齐全,把民生工程建在群众的心坎上,杜绝出现“豆腐渣工程”。农村厕所,三分靠建设、七分靠管护。各村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,管好才能反复使用、长期使用,真正让广大群众使用着舒心。

在推进“厕所革命”的同时,要加强文明如厕宣传,引导群众讲文明、树新风,自觉爱惜设施设备。借助“村村通”“农村大喇叭”等方式广泛宣传“厕所革命”的重要意义,将文明如厕公约写进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,让讲卫生、讲文明成为一种习惯,变成一种必然。

评论